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,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、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,而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。缺少正常人际交往的孩子,往往会表现出如下适应困难:
拘谨胆小,害羞怕生
  尤其体现在陌生的环境里,特别的放不开,很小心,甚至站着坐着不动,别人一和他说话就躲 起来。
孤僻退缩
  喜欢呆在自己的小世界里,不和别人玩不和别的孩子交往,遇到事情马上退缩。
 自我为中心,
不合作,任性攻击
  以自己为主要点,希望别人都关注自己、听自己的话,不喜欢和别人合作,无厘头的攻击别人, 想做什么做什么。
  而人际交往中的尊重、分享、合作、关心则是预防和治疗这类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。由此可见,从小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,对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,预防各种心理疾病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。
从小宝宝时期培养孩子接触外界,对孩子以后的认知能力有好处。
怕生又称为"陌生反应",每个孩子的发育过程中是必须经历的,怕见到陌生人,或产生恐惧感,是自我意识增加的表现。宝宝认生高峰期有三个阶段:6个月左右、1岁半左右和三岁左右。
一个月
宝宝讲卫生
  每次给宝宝哺喂完都帮他擦擦嘴。早晨起床后为他洗脸、洗手、入睡前再给他洗脸、洗手、洗脚、洗臀部,在固定时间洗澡,从小培养爱清洁。
两个月
看爸爸看妈妈
  妈妈把头朝向宝宝,对宝宝微笑,并告诉宝宝:"我是妈妈!"让宝宝看看妈妈,同时可小幅度的摆动头部,看宝宝的眼睛,亲亲宝宝的小脸。爸爸最好每天也能和宝宝做这样的游戏,让宝宝感受并分辨妈妈和爸爸的微笑、脸部表情以及声音。父母与宝宝的亲子对视,能让宝宝产生安全感和依恋感。
三个月
拥抱和触摸
  给宝宝喂奶的时候,抚摸着他是十分重要的。当你抱着他时,他可以自由的触摸到你。你可以把宝宝的手放在你的脸上,让他的手触摸你的鼻子、嘴、头发和眼睛。你还可以轻轻地抚摸她的手,轻拍他的胳膊,虽然宝宝还不会说话,没关系,你可以把宝宝的小手放在你的鼻子上,告诉宝宝:"这是鼻子"
四个月
用勺喂食
  在宝宝两次喂奶中间,妈妈将宝宝抱起来呈半坐位,高兴地说:"我们吃饭了!"然后给宝宝喂少许白开水、果汁、蛋黄汤等。开始用小勺轻轻宝宝下唇压下,小勺置舌头之上,轻轻向里倾斜,使宝宝唇、舌接触到水、果汁等后,宝宝会自动吸吮并咽下。
五个月
自己吃喝
  在宝宝较饥饿时给他饼干、面包、蛋糕等食物,宝宝自然会送入口中,咬下后进行咀嚼并咽下。还可给宝宝用双把带盖的水杯喝水,让宝宝自己双手扶水杯把。大人要在旁边照料。不要逗孩子笑,以免将食物或水吸入气管。通过让宝宝自己吃食物、喝水等,训练宝宝手动做的准确性,培养自主性。
六个月
想怎么吃就怎么吃
  给宝宝穿上围兜。把婴儿椅调的舒适些,在椅子的四周铺好旧报纸。将宝宝放进高脚婴儿椅中,最好用安全带固定好。把一根香蕉切成几小块,放在宝宝用的盘子里,然后放到宝宝面前。接下来,就让宝宝随心所欲吧,任他用手抓、放到嘴里、粘到脸上,或是扔到地上。注意安全就行,不要让他噎着。
七个月
喜欢看小朋友玩
  让宝宝坐在小推车上,到户外散步。观看大孩子们玩耍,"瞧,哥哥姐姐玩得多开心!""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呢?""这里有宝宝的小朋友呐!"尽管宝宝还不会和同龄的孩子玩,但他对同龄孩子很感兴趣,快快给宝宝找一个小伙伴吧!
八个月
宝宝学会再见
  爸爸出门时对宝宝说:"我要出去了,再见。"同时向妈妈和宝宝摆摆手;妈妈拉起宝宝的手边向爸爸摆手边说:"再见!"。渐渐的,宝宝听到妈妈说"再见",或者看见家长离开时,就会摆手表示再见。"谢谢"等都可结合日常生活教宝宝练习。
十一个月以上
亲子礼貌
  握手问好:见到人主动去握手,并说:"你好!"同时让宝宝模仿与人握手,理解问"好"的意义。拍手欢迎:家中来了客人时,父母先拍手示范教宝宝两手对拍的动作,并边拍边说:"拍手,拍手!""欢迎,欢迎!"点头谢谢:接受客人送的礼物或别人的帮助时,教宝宝点头致谢并代宝宝说:"谢谢!"
幼儿时期孩子更注重家庭教育
家庭环境和父母对孩子的一生起到很大的作用。他们会最起先的,用第一感去判断这个世界,首先父母,男人女人,从父母身上塑造出这个世界的印象。也会用家庭、氛围、成员来决定对社会的印象,所以,教孩子先从身边开始。
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
  在家庭中应创造一种民主平等、亲切和谐的交往氛围,以父母为中心和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都是不可取的,要想让孩子有一个和谐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,家长就必须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在很多方面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,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,常常把父母的一些语言、行为、习惯带到自己的生活中。家庭成员之间应尽量避免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,因为这种争执的局面,不仅会让孩子感到紧张、恐慌,还会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一些负面的交往方式,如,恶语攻击对方、动手攻击对方等。
家长为孩子树立良好的交往榜样
  大家多都知道,父母在子女心中具有较高的权威,加上孩子从小就与父母朝夕相处,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的时间是最长也最深刻,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是孩子学习交往的最好榜样。因此,父母要注意以身作则,做到言传身教.有关专家指出:孩子是在模仿成人的过程中习得交往的。孩子从出生起,就一直感受着父母对己对人的态度,并从中模仿家长待人接物的态度与方式。因此,父母应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,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也要做到,否则就无法使孩子信服。
给孩子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,激励孩子的交往兴趣和欲望
  现在的独身子女从小就在"四二一" 这种环境中长大的(即四位老人、二个大人、一个小孩),其实他们很渴望能和同龄的伙伴们一起玩,所以我们的家长要经常给孩子创设孩子与孩子交往的环境和机会,同时家长应鼓励孩子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和同龄人聊天、游戏、出游,绝不能借口文化学习的重要而忽视孩子在这方面的学习。比如多带孩子串门,支持孩子带同伴到家里来玩,不要对孩子们的游戏作过多的限制,更不能以家庭的整洁卫生为由将孩子的朋友拒之门外。 家长在节假日拜访亲友事,不要总将孩子自己留在家或推给老人看着,能带孩子的场合尽量带着孩子。一来可以培养孩子的礼貌用语,丰富孩子的语言,比如见到别人问声好,离开事说声再见;二来可以丰富孩子的交往的经验,比如,到别人家做客时,引导孩子进门时先敲门,得到允许再进入,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想玩什么玩具要先礼貌地请求,得到允许再玩耍。这样一来,见了生人知道说什么,怎么说,怎么做,孩子便不再怕见生人了。
积极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
   孩子的社会交往包括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和孩子与成人的交往。孩子与成人交往比较容易,因为成人一般能猜出孩子的意图。成人主要要教给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技能所谓交往技能,是指采用恰当方式解决交往中所遇问题的策略和技巧。比如:友好地与同伴交谈,用别人喜欢的名称招呼他人;理解同伴的兴趣和爱好,既能服从别人的兴趣,但又不盲从;
  更多地注意他人的长处而不是缺点;喜欢共同分享玩具、活动场地,能给游戏中暂时离去的孩子留下位置并愿意让新同伴随时参加进来,乐于帮助遇到困难或缺乏经验的同伴;在游戏中既能积极地提出建议,又尊重别人意见,不强迫别人接受或服从,能平等地与他人交往,愉快地与同伴合作等。儿童之所以在交往中表现出不恰当的交往行为,往往因为缺乏相应的技能,而在交往中,懂礼貌、会合作、分享、守规则的孩子往往受同伴欢迎。
了解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,
不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
  父母们总是急于让孩子尽快掌握成人交往的技巧,其实,孩子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,在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,一方面需要具备相应的心理成熟度,另一方面就是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,所以,父母要保持平常心,用宽容的态度来看待孩子在社会交往方面的表现,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。
正确面对孩子的交往冲突,
孩子们之间的交往冲突是必不可免的
  家长要清楚,孩子们在一起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摩擦、争吵,切不可把孩子间的一些争执、冲突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,切忌以"不吃亏"教育孩子,甚至强行干涉孩子,而不让他们碰面交往。当孩子之间产生争吵时,家长首先不要大惊小怪,而是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交往中的各种矛盾,让孩子"独自"去学会如何面对交往上的小问题。其次应该适时公正地加以引导,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法,如分享、交换、轮流、协商、合作等,让孩子学着自己解决问题。其次应该适时公正地加以引导,培养孩子勇于改错的精神,能原谅他人,在交往中,能互相帮助,具有同情心。
入学后的孩子应给予一定的交往空间
尊重孩子的交往兴趣,让孩子明白与同伴交往是自己的权利,处理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也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。这是对孩子独立人格的肯定,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一步。
尊重孩子的交往个性,给孩子充分的自由
  尽管良好的交往能力对孩子的成功和快乐都非常有益,但请您不要过分干涉孩子交往的方式。实际上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,交往能力的提高也不只是朋友数量上的增加。您应该知道,即使是个人独处,也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。如果您的孩子愿意用他自己的方式与人交往,您就应该尊重他。
  一些孩子不愿意主动结交朋友,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和同伴熟悉、友好相处,而另外一些孩子天生喜欢结伴,喜欢和一大堆朋友玩。无论他选择什么方式,只要孩子愿意、喜欢就可以了,家长只要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予指导,过多的介入会使孩子害羞、拘泥,妨碍他们更好地增进彼此间的了解。
孩子留有充足的玩耍时间
  有些家长在假期里除了让孩子写作业外,还让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,将孩子的每一天安排得满满的,孩子根本没有时间找同伴玩耍,家长还美起名曰:这都是为你好。弄得孩子苦不堪言,无人倾诉。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孩子孤僻内项性格的形成。
  因此,家长应合理安排自己和孩子的时间,给孩子留出充足的玩耍时间,让孩子有时间和机会去找去找同伴玩耍。家长也应经常带着孩子走出家门,走向大自然,让孩子接触大自然的山山水水,认识花鸟鱼虫,初步了解社会上的一些常见的事物和社会现象,开阔孩子的视野,陶冶孩子的情操,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开朗的性格,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。
  其次,孩子的行为除了从父母、老师等成人那里学习模仿来的以外,绝大部分是从同伴那里学来的,他们通过同伴之间的交往,可以产生认知上的冲突。鼓励、赞许、奖励等外部激励方法,能强化孩子的利他行为,克服消极的行为,但是,在实际生活中,孩子有时不仅依靠外部强化,还要依赖于自身的强化来支持自己的行为。自我强化是孩子在活动前自己先设立一些行为和活动的标准。在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活动情况与这些标准进行对照。如果是达到标准的,就愉快、自尊、自豪、满足,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,这种自我强化对孩子利他行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
  及时去发现孩子的每一点变化:课堂上勇敢地举手发言,第一次主动与老师打招呼,热情邀请同学来自己家作客,向一个陌生人微笑致意,购物时学着讨价还价,同情弱者,帮助他人--所有这一切,你要随时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,并持续不断地鼓励她。如此坚持下去,你一定能看到孩子的良好表现而倍感欣慰。
克服胆小和羞怯心理
  往往有很多家长发现,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很是能说会讲,但是在外出场合或陌生的环境往往是要么面红耳赤,原来会说的也说不清楚,要么干脆闭口不言,究其原因,主要是孩子们有胆小羞怯的心理。只有少部分的孩子胆小是天生的,大部分是后天造成的,比如,父母一向对孩子过于严厉,或是父母对孩子过于保护,都会使得孩子在陌生场合过于紧张,无所适从。建议父母在平时不妨给孩子们多一些自由,在一定的范围内听一听孩子自己的意见,多带孩子到人多的场合或陌生的场合,鼓励他们主动接触一些人或鼓励他们主动处理一些事,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一些他们能解决的事情,培养孩子的胆量和与人交往的能力。
让孩子充满自信
  自信的时候来自孩子的天性,但往往在后天生活中,有些孩子的自信由于种种原因被削弱。在人际交往中,自信非常重要。一个人也许不是很漂亮,也许没有很动人的声音,甚至,也许他没有健康的身体,但是,只要他充满自信,总会不知不觉打动别人的心。自信就是在不经意中,由内而外发出的一种信息,这种信息充满力量,让人在人际关系中充满魅力。自信从哪里来,自信从实践中来。父母应抓住每一个让孩子学习知识的机会,应抓住每一个让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,让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,不断的积累知识,不断的实践和锻炼,孩子才会更加自信而充满智慧。
教孩子学会欣赏别人
  这其实是人际交往的交互原则的一个相对面。每个人在交往中都希望得到对方的支持和认同,孩子们也一样。在交往中,孩子们总会对向自己示好的一方抱有好感。我们应当教育孩子,既然我们在内心对交往的朋友有这样的要求,对方必然也会对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,这就要求我们在期望得到更多的赞美的同时能够去赞美别人,让孩子们学会欣赏别人。这一点对很多孩子非常重要,只因,我们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是独生子女,孩子们往往在娇生惯养的家庭环境中,享受着赞美,却忽略了如何去欣赏别人。
关于我们  丨  我的账户  丨  隐私政策  丨  在线投稿  丨  相关服务  丨  网站地图
Copyright © 2002-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
联系我们:(09:00-15:00)
电  话:010-52523356
邮  件:ask060s@126.com